哪裡可以捐血 MAP
捐血中心分布圖
行動條碼圖片
*血液事業在台灣
血液事業在台灣
plurk twitter facebook

台灣血液事業自民國63年創立以來,捐血量由當年的3,817單位(每單位250毫升)逐年成長到102年的2,490,434單位。80年共捐得血液1,066,082單位;國民捐血率為5.18%,首度突破百萬單位捐血量,並超越國民捐血率5%的國際門檻,進而邁入捐血事業先進國家之列。歷經17年的努力,不但破除了長久以來血液買賣情形,更積極開創國民捐血救人的善良風氣,宏揚「人饑己饑、人溺己溺」的助人情操。從這一年開始,台灣的醫療用血也已經達到百分之百由自願無償捐血供應的目標。去(102)年基金會供應各類血品共4,569,739單位;國民捐血率在民國100年突破8%,目前台灣已捐過血的人口已超過七百萬人,以台灣總人口數二千三百萬人來看,大約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捐過血。 

成立初始,血液勸募不易,國人觀念保守,無法輕易將自己寶貴的血液捐出去;捐血室裡的護理人員經常苦等一天都等不到一個捐血人上門捐血;若有民眾想捐血,就算只有1個人,我們的護理人員就立刻背上採血器材出去採血;若有捐血後不適的狀況,醫生、護士也是立即至捐血人家中慰問。行經有部隊、學校,就進去拜訪,宣導捐血;不管是上山或是下海,只要能採集到血液,完全不辭勞苦。

也因為初期觀念並不普及,捐血地點有限,在66年7月時,台北捐血中心為便利及鼓勵捐血人個別或少數前來捐血,更向社團募得小汽車,辦理捐血人的往返接送服務,經過熱心媒體宣傳後,捐血人以電話聯繫,台北捐血中心即派車接送捐血人;如無暇外出,則派遣醫護人員登門採血,這樣的服務也維持了許久,一直到民眾漸漸了解捐血救人是一件好事後,才取消這樣的服務。

在交通不如現在的時代,要去花蓮採血,台北的工作同仁備齊器材,開著交通車,從基隆港連人帶車登船前往花蓮部隊採血,一採就是五天的行程,護士小姐們在船上吐的吐、暈的暈,下了船,照樣得立刻開始密集的採血工作。在台東也是一樣,從高雄開車出發,在東海岸沿線採血,一出門可就是一個星期。勞累不在話下,最期待也最高興的就是能夠滿載而歸!

早期血源供應尚未能完全自足自給時,例如寒暑假,有時仍會有血源吃緊的情況,各中心也會召募熱心人士組成「緊急捐血隊」,在必要的時候,聯絡隊員回來捐血,以應當下缺血現況,也可藉這樣不定期的邀約,把失聯的隊員再集合起來,更新通訊資料,使緊急捐血隊能發揮最大的功效。

經過40年,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、時代的進步,捐血這樣的觀念多數民眾都能接受;但捐血的宣導仍是重要的一環,以現代的觀點來說,就是公關行銷與宣導策略的運用得宜,突破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,由一開始的排斥、害怕、傷身的負面想法,轉變為接受、積極、快樂的正向觀感。

早期的捐血大部份來自於學校、部隊、公司工廠等團體單位,常受制於主辦單位時空的限制;隨著時代變遷、生活及教育品質的提昇,逐漸由團體捐血轉向穩定的個人捐血。此外,為激勵個人捐血,各捐血中心廣設捐血點並積極提昇服務品質;自民國65年起,開始辦理捐血績優表揚大會,首次辦理是4月19日在重慶南路的民眾活動中心,當年表揚的對象為團體捐血1,000人次以上,包括有淡江文理學院等5個單位,以及個人捐血達5次以上,計有35人。之後每年都舉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,以簡單隆重的方式,對所有捐血績優的個人、學校及社團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;自84年起並安排績優捐血人晉見總統,首次辦理時稱「愛心一號」活動,共有28位83年度績優捐血人至總統府晉見李登輝總統。往後每年都徴詢符合條件的捐血人意願,近年度每年均有40位績優捐血人可參加晉見總統活動,捐血人也能感到與國家元首會面及合影的榮耀。

為加強捐血宣傳,宣導捐血救人觀念,於67年4月17日成立「宣傳指導委員會」;聘請新聞界人士為委員,策劃督導宣傳工作,及對新聞傳播事業單位之協調聯繫。首屆委員包括有黎世芬(中央電影公司常務董事)、李在方(中國新聞學會秘書長)、冷若水(中央通訊社總編輯)、王端正(中央日報總編輯)、趙玉明(聯合報總編輯)、胡立台(中國時報總編輯)、王曉寒(中華日報總編輯)、徐昶(台灣新生報總編輯)、應鎮國(經濟日報總編輯)、李元平(青年戰士報總編輯)、陳亞敏(民生報總編輯)、林叔東(工商時報總編輯)、羊汝德(國語日報總編輯)、段守愚(大華晚報總編輯)、楊尚強(民族晚報總編輯)、顏文閂(自立晚報總編輯)、熊湘泉(台灣電視公司新聞部經理)、吳東權(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經理)、金永祥(中華電視台新聞部主任)、張全聲(中國廣播公司新聞部主任)、袁暌九(中國廣播公司海外部主任)等,均為當時新聞界卓著聲望之人士,為當時民風初開的捐血宣導出力頗多。

67年6月開始發行「捐血簡訊」雙月刊,將捐血訊息、宣導內容以及捐血人的心情分享刊載於上,是重要的宣傳管道;76年3月改為「熱血」雜誌月刊,除全國版外,在91年時更定期發行地方版,提供各捐血中心在地上方有更好的宣傳工具。時至今日,「熱血雜誌」仍是血液事業最具代表性的文宣品。

81年請到成龍拍攝的電視宣導短片「成龍與捐血」,不僅在當時受到民眾的喜愛,同年並獲得到時報廣告金像獎之「企劃形象公益類金牌獎」;84年也拍攝了一系列以「捐血一袋、救人一命」為宣傳標語的廣告,榮獲第二屆「廣告流行語金句獎」佳作,這句標語膾炙人口,一直沿用到現在,大家都能琅琅上口;85年製作的「快樂新血」電視宣導短片,以「我不認識你,但我謝謝你」做為宣傳標語,榮獲第三屆「廣告流行語金句獎」銅牌獎,88年又再度獲得佳作獎,這句溫暖的標語同樣也被大量應用,歷久彌新。

每每到了農曆年節,就會出現缺血的情況,因為傳統習俗使然,大家都在忙著過年,或者返鄉,再者習慣上佳節不見血,所以每逢此時必然血源短絀;有鑑於此,自85年開始,在農曆年節前的一個月,也就是將農曆12月定為捐血月,各地擴大辦理捐血活動,提前儲備年節期間所需要的血液庫存量,讓年節期間需要用血的傷病患不致匱乏。

隨著時代變遷,宣導策略必須跟著調整,針對捐血人的動機及需求做變化,也要符合民情,或加進潮流的元素,才能達到加乘的效果。宣導策略的運用大致有幾個階段:

一、草創期(民國63年~70年)
 
在63年以前,台灣醫療用血來自有價供血,不但無法滿足醫療用血需求,血液品質及輸血安全也無法受到保障;但是一般民眾對於血液常識不足,風氣未開,「血就是人的精氣神」這樣的傳統觀念不容易突破,推動捐血也相形困難,對「做好事」的態度是捐錢好過捐血。
 
因此,這個時期的首要工作就是教育民眾正確的捐血觀念,以理性的訴求激發民眾「捐血救人」的行動,傳遞「捐血無損健康」、「捐血是安全的」的觀念。宣傳口號及標語以「捐血一袋,救人一命」、「捐血無損健康,並促進新陳代謝」、「捐血救人,功德無量」及「捐血救人,舉手之勞」為主。
 
二、發展期(民國71年~80年)
 
捐血機構在積極的推動下,無償捐血運動已開枝散葉,同時也開始與世界血液科技研究範疇接軌。為了廣增血源,參考了國外其他先進國家的做法,將捐血年齡由原先的18~60歲擴大到17~65歲。80年,台灣國民捐血率達到5.18%,超越5%的國際門檻。同時,從這一年起,台灣醫療用血百分之百由自願無償捐血來供應;捐供血維持良好的平衡。此時以理性兼感性的訴求,強調「捐血的好處」及「捐血就是儲血」的捐血互助理念,以「開發新血源、穩定舊血源」為目標,鼓勵民眾及親友持續捐血,將捐血的好觀念分享給更多人。
 
此時的文宣目標以「捐血是榮譽的」、「捐血帶來成就感」為主;宣傳口號及標語包括有:「一人捐血,全家保障」、「今日您捐血,來日可能救了自己」、「捐血是個人的榮耀」、「愛!從捐血開始」等。
 
三、穩定期(民國81年~90年)
 
在80年捐供血均達平衡後,捐血事業已邁入穩定階段,工作重點除了持續穩定血源外,並要進一步的提昇血液安全及服務品質。
 
隨著社會的多元化,捐血的行銷策略也積極結合其他企業及團體,以「企業結合公益」的合作模式,展開各式各樣的捐血活動,鼓勵企業、社團以「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」的理念,協助推動並贊助捐血活動,不僅有助於捐血事業,更有助企業本身的公益形象,達到雙贏的效果。
 
83年與慈濟基金會骨髓庫合辦「扎一針,兩份情」捐血活動,鼓勵民眾捐血的同時也可以考慮捐骨髓;味王食品公司於81年及82年連續兩年舉辦「強強滾熱血之夜」大型演唱會,藉以向年輕人宣導捐血;台灣食益補公司自82年開始連續四年舉辦「捐血送雞精」活動,受到熱烈迴響;西德有機股份有限公司自87年起連續三年舉辦「捐血新紀元」活動並贊助捐血月;其後更有許多的大型企業體紛紛加入辦理全國捐血活動,也吸引了國際獅子會、扶輪社及同濟會等熱心公益的社團,不只辦理捐血活動,更出錢出力捐贈各型捐血車,對捐血活動的推展有著極大且正面的影響力。
 
此時是以感性及健康的訴求,來做為宣導的重點,文宣廣告強調「施與受」之間的溫馨感覺;例如「快樂新血」、「我不認識你,但我謝謝你!」、「快樂捐血、健康加倍」、 「快樂捐血,讓愛相隨」等。
 
四、成熟期(民國91年迄今)
 
經過了各個階段不同歷程的耕耘及推展,民國91年以後,邁入穩定成熟期,捐血量始終維持兩百萬單位以上,是漸進式的成長。捐血觀念已經普及社會大眾,除了提供穩定的血源之外,我們行有餘力可以致力於更多的血液科技,進而保障用血者安全,提高血液品質。
 
一路走來,許多捐血人和我們一起成長,養成定期捐血習慣,這也是我們極力要宣導的重點;除了團體捐血外,定期捐血的個人血源,更是醫療先進國家極為重視的。另外,在新血源的召募,也積極推動首次捐血人,希望年滿17歲的年輕人先認識捐血,並進而養成定期捐血的好習慣,在捐血標準日趨嚴格的要求下,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,才能達成捐血救人的目標,不僅是利他,更是利己。
 
為了血液品質,分離術捐血也是宣導重點之一,宣傳概念就是提倡捐血除了要有健康的身體,不只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,更要為用血者的安全負責,捐血者自我管理的觀念受到重視。
 
此時期的宣傳方針是以健康、安全及傳承為主訴,所使用的宣傳標語有「快樂捐血、救人益己」、「捐血捐愛、健康無礙」、「捐血用心、用血安心」、「捐血一袋袋、愛心一代代」等。
 
自願無償的捐血運動由點、線、面擴展到社會,成為一個全民都能認同的公益項目,可說是一個成功的社會運動。81年榮獲第一屆「全國公益獎」社會服務類獎項,82年榮獲「歷史的創造者」公益事業典範獎,88年榮獲「國家公益獎」;97年又獲得行政院研考會優質民間非營利網站「網路營活獎」的熱力獎項,肯定我們在推展捐血運動時應用多種管道,成功達到全面又多元的行銷。
 
隨著電腦的普及,網際網路的發達也十分快速;藉由網路獲取及傳達資訊已成必然趨勢,網站架設也是各大機關、企業首重的門面。民國86年,開始嘗試以簡單的技術架設官方網站(www.blood.org.tw),內容有捐血機構簡介、捐血新知、活動看板等等;後為因應地區性及資訊快速流通的特性,增設六個捐血中心的次主網,並將熱血雜誌網頁化,讓民眾即使沒有收到熱血雜誌紙本,也可以從網站上獲得報導內容;增設「血液資訊鬥相報」單元,刊登更多有關血液的新知。網路技術進步快速,100年起大幅更新網站架構,讓工作同仁隨便可更新訊息,除了各類訊息外,並將集點的品項、各地捐血地點及活動的查詢、感染危險區查詢、藥物/手術查詢系統一併置於網站上,更方便民眾的查詢。官方網站系統除了基金會與六個捐血中心之外,也增設英文版、醫事人員版與兒童版;醫事人員版提供各大醫院血庫做交流,兒童版以最淺顯的表達方式,將捐血概念從小向下紮根。
 
為加強與民眾的互動,另增設「就是愛捐血」(www.i-blood.org.tw)網站,有部落格模式及話題討論區,可供網友使用,藉此分享捐血的心情,也可由版面與網友互相交流,是一個自由使用的空間;網站中也設置了可以紀錄自己的捐血情形的空間,只要申請為會員即可使用;也有遊戲區、趣味下載區、投票區等;知識性的單元,也設置了「愛滋專區」、「血液小百科」等。往後也會陸續再增加更多豐富的內容,期待以多元化的服務,提供民眾更多的訊息提供及參與捐血的管道。
 
40年來,民眾的愛心奉獻,成就了捐血事業的穩定發展;未來,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,用血量可能逐漸下降,取而代之的是更優質的血品及血液科研的產物;我們也必須同時思考轉型的方向,但是無償捐血的立意是始終無法取代,也是無尚崇高的,對於所有捐血人的付出,我們值得驕傲也由衷的感謝!
建檔單位:台灣血液基金會-公關處    建檔者:系統管理者
最新更新時間圖示 最後更新日期:2014/3/14 下午 04:03:52
上架日期時間圖示 上架日期與時間:2014/3/14 下午 03:08:00
瀏覽人數圖示瀏覽人數:4591
*哪裡可以捐血?
more更多相關聯結
 
   
無障礙A+標章
  • 網際營活獎
  • TAF
  • ISO9001
  • SNQ
臺北捐血中心 新竹捐血中心 臺中捐血中心 高雄捐血中心